[AD340X300]
1月9日20时30分,8头壮实的小猪仔在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五指山猪保种场呱呱落地,其中一头毛色黑白夹杂,另一头类似五指山猪,呈现出与双亲完全不同的性状。至此,我国第一例胚胎干细胞(EG细胞)嵌合体猪的培育初战告捷,这也标志着由中国科学院姚鑫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胚胎干细胞建系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了今天的成果,中科院生化细胞研究所姚鑫院士课题组和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冯书堂研究员课题组进行了历时4年的合作研究。冯书堂研究员告诉记者,从毛色和外观鉴定,这次出生的两头小猪叫“胚胎干细胞(EG细胞)嵌合体猪”。同属大白猪的公猪和母猪交配后生成的受精卵7天后发育为囊胚,2002年9月17日,研究人员将五指山猪的胚胎干细胞(EG细胞)通过显微注射转移到囊胚中,再把这一囊胚移植到另一头母猪的子宫内,经过4个多月怀胎,终于在今年1月8日生产出与亲本毛色不同的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猪。
胚胎干细胞是“打造”动物体的“原始材料”,从理论上讲,它具有全功能性,可以培育为各种新鲜而健康的组织、器官和个体;它也具有定向整合能力,可作为转基因载体,以提高外源基因的整合率;它还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可作为发育调控机理研究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无限繁殖能力,可大量扩增,为克隆动物提供廉价的材料。专家认为,这次五指山猪胚胎干细胞(EG细胞)嵌合体猪的诞生,证明了研究建立的胚胎干细胞系具备一定的全功能性,它为我国猪胚胎干细胞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并为利用五指山猪近交种猪开展新的生物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人民日报
记者杨健)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