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胡兴斌:深入探索造血微环境的奥秘
近期来自City of Hope医学中心和第四军医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采用肾脏包膜异位成骨移植、单细胞定量PCR技术、基因敲除小鼠和特异性细胞清除等方法,证实骨相关的Sca1+基质前体细胞可发育成为造血微环境的构成细胞,从而调控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
这项研究公布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揭示了参与Niche构建的细胞亚群之间的世代次第关系及功能,为异常造血调控干预和造血干细胞应用指明了新方向。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胡兴斌副教授,为了更深入了解这项研究,生物通特联系了胡兴斌副教授,就读者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请教了他……【详细全文】
|
|
|
|
|
|
|
胡兴斌副教授是四川南充人,2000年本科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美国City of Hope医学中心贝克曼研究所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研究室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输血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ASH(美国血液学会)会员、ISBT(国际输血协会)会员,AABB(美国血库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临床输血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造血微环境(Niche)的构建机理和功能,致力于通过解析Niche的形态建成过程,挖掘参与Niche构建的不同类型细胞的功能。先后承担和参与十余项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在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JBC、FASEB J和Neoplasia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著30余篇,被引400余次。获得过美国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CIRM)博士后资助、国际输血医学发展中国家提名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