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
  研究成果 人物简介  

■ 导语:改变命运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细胞来说也是如此。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需要唤醒原本受到压
制的多能性网络,克服体细胞方面的重重阻碍。正因如此,目前iPS重编程的效率还比较低,大多数细胞仍然不会执行多能
性程序。


专访陈捷凯研究员:提高实验有效性,无往而不利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的裴端卿和陈捷凯研究组日前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癌基因c-Jun是体细胞重编程的一个重要障碍,抑制c-Jun不仅可以促进重编程,还能替代Yamanaka因子中最为核心的Oct4。他们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组建了一套不包含Yamanaka因子的全新重编程因子组合。 [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
生物通陈捷凯
男,研究员,2002-2006 中山大学 生物科学 学士;2006-2011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2011-2013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副研究员;2013至今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
获奖及荣誉: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首席科学家

    重编程机制的探索


《Cell》全面揭示体细胞重编程的路障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干细胞研究新发现,也许有一天会促成更简化的程序获得干细胞,转而应用于培育出可替代衰退身体部位的组织。科学家们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

山中伸弥四因子之外的第5重编程元素

自2006年,科学家们成功利用特化成体细胞生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以来,这些与胚胎干细胞有着相似分化能力的多能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直到现在,人们仍尚未完全掌握这一细胞重编程的过程。现在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支持这些诱导干细胞生成的分子。

干细胞牛人Cell子刊解析重编程中的EMT转化
SNAI1(SNAIL)是一种能促进EMT的转录因子。研究人员发现,敲减(knockdown)SNAIL会降低人类细胞和小鼠细胞的重编程效率,而过表达SNAIL会提高这些细胞的重编程效率。



    iPS的医疗前景


iPS技术重大突破:治疗级诱导多能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在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如可以治疗受损神经,再生肢体和器官,以及为患者特殊疾病提高完美的模型。但是通过目前的重编程过程得到的细胞会出现严重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异常,这些异常降低了细胞的质量,也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治疗用途。

Nature关注:世界首例人类iPS细胞治疗
近日,日本理化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iPS细胞培育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移植到了一名70多岁的老年黄斑变性女患者的右眼中。这是世界首例利用iPS细胞完成的移植手术。

《Cell》特辑:iPS疾病模型
近年来多能诱导干细胞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新Cell特辑以“iPSCs: Disease Models”为题,介绍了iPS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方面的重要作用,相关内容包括两篇前沿综述,以及研究进展等。



    iPS与基因组编辑


遗传学大牛最新文章:CRISPR编辑iPS细胞的脱靶情况
遗传学界的大牛George M. Church领导哈佛医学院的团队,在人iPS细胞中进行了CRISPR基因编辑。他们将全基因组测序和靶向深度测序结合起来,鉴定了Cas9编辑iPS细胞时的脱靶效应。

Cell子刊:用CRISPR、TALEN技术实现iPS细胞治疗
研究人员在诱导多能干(iPS)细胞中纠正了导致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基因突变。这项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的研究,用实例演示了如何利用诸如CRISPR和TALEN一类的工程核酸酶,来编辑由DMD患者皮肤细胞生成的iPS细胞的基因组。

最新综述:三大基因组编辑工具在iPS中的应用
将患者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iPS技术,在构建疾病模型和新药开发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遗传变异等原因,iPS构建的疾病模型可能与患病细胞并不完全一样。现在的潮流是,将基因编辑工具用到iPS中去,获得同基因型的疾病模性。日前,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杂志上刊登的一篇综述性文章全面探讨了这个问题。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