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漫漫科研路,唯有热爱与专注同行
裴端卿课题组多年来在体细胞重编程领域一直不断尝试和探索,陆续发表了多篇很有影响力的Nature子刊和Cell子刊文章。从2010年发表第一篇Cell Stem Cell文章开始,GIBH的裴端卿研究员就领导着课题组致力于体细胞重编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重编程的细胞重塑如何发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国内外许多实验室都在进行探索,并提出过一整套假设,甚至一度被证实成为定论。今年5月18日,该课题组终于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报道了这一问题不同的答案,揭示了体细胞重编程中关键的重塑机制,阐明了细胞重塑、mTORC1和自噬之间的关系。这项成果结合了能量代谢转变与亚细胞结构重塑,是在机理与应用上自从2008年以来连续性的探索。 [详细内容] |
|
|
|
◆ 裴端卿研究组的探索: |
中科院新发Nature子刊:体细胞命运的守护者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的科学家们日前发现,癌基因c-Jun是体细胞重编程的一个重要障碍。这一成果发表在六月二十二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GIBH的裴端卿(Duanqing Pei)研究员和陈捷凯(Jiekai Chen)研究员。
我国科学家阐明体细胞重编程的关键重塑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在体细胞重编程中阐明了细胞重塑,mTOR和自噬之间的关系。这一成果在线发表在昨晚(5月18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GIBH的裴端卿研究员和秦宝明研究员。
裴端卿最新综述:维生素C与表观遗传调控
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教授等人就此发表综述,重点介绍了维生素 C 对与表观遗传修饰有关的双加氧酶类, 以及对体细胞重编程的影响, 进一步扩宽我们对维生素 C在生命活动以及人类健康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裴钢、裴端卿Cell Res浅谈细胞命运转换与老子思想
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及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7月15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哺乳动物细胞可分为两大类:间质细胞或上皮细胞;并认为通过EMT/MET这两大类细胞之间的相互转换与中国古代的某些哲学思想存在共鸣。
|
|
◆ iPS重编程的秘密: |
两篇Nature三篇子刊:细胞重编程的那些事
一个跨国团队以两篇Nature三篇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形式公布了细胞重编程研究Project Grandiose的最新成果。为人们展示了详细的体细胞重编程路线图,揭示了重编程达到不同多能性状态的途径。
诺奖得主山中伸弥:解读细胞重编程的命运
Nature Methods杂志在十周年之际推出了纪念特刊,点评了在过去十年中对生物学研究影响最深的十大技术,其中就包括细胞重编程。iPS技术鼻祖山中伸弥教授,在这个特刊中发表文章解读了细胞重编程的命运。山中伸弥教授因这一技术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Nature子刊惊人发现:iPS细胞拥有前世记忆
McMaster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来自成体细胞的人类干细胞会“记得”它们曾经的身份,倾向于再次成为那样的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干细胞牛人Nature颠覆重编程传统观点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鉴别出细胞在向多能状态转变的过程中表达的一些独特的细胞表面标记物,证实细胞进入到了一种从前未知的过渡状态。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4月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