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尴尬的现状延续了他整个研究生时期。在读博期间,深感忧虑的张涛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由他成立一家企业会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做出怎样的改变?
答案是市场为先,以人为本。用优质的技术服务支持辅助一线科研工作者更好地施展才华。作出决定后,张涛辞职创业,从此成为国内生物科技业的
“
小工蜂
”,源源不断地把最有价值的海外科研工具运送到一线科研工作者手中。在初创阶段,白手起家的张涛手中是一家只有2万元启动资金和仅有2名股东员工的创业企业。“最初的5年我真的很穷啊,因为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什么都得算着来。”
谈及往事,张涛打趣道。
不过精准的市场判断与优异的技术眼务支持让张涛笑称为
“young
company” 的创业企业很快得到了市场认可并异军突起,首月收人即突破10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超过30%,在拥有百年历史的英国老牌生物医药企业的包围中迅速突围。
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快速增长的业绩容易让创始人迷失方向。但张涛冷静的头脑和稳健的运营方式无疑是掌控基因集团这艘大船不偏离航线的最大因素。
记者了解到,以基因产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领域一直受到资本界追棒,但张涛却告诉记者, “我们创业时没有接受凤投,事实上也不需要。因为企业的自有资金能支撑我们的良性发展,这样的步子更稳。”
在张涛的带领下,基因集团在市场中灵活地腾挪转身,从最初的仪器设备销售,到2000年重组后开始逐步涉足互联网领域、生物科技研发领域。直至目前,基因集团已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生命科学产 |
|
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在临床诊断领域,由基因集团开发、引进的数十种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肿
瘤的分子诊断、病原体检测、耐药枪测、靶向治疗的分子检测、遗传病诊断
及筛查等高端科研项目。
踏着技术脉搏前进
2004年,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紫竹科学园区成立,致力于生命科学研
究与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研发生产。
长期以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各种辅助检查,如血液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物理学检查等手段。然而这些检查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导致许多疾病未能被及时、准确地诊断,从而延误了治疗良机。
不过可以可喜地看到,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日臻成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后,适用于基因层面的临床分子诊断学已日趋完善,甚至能在疾病尚未出现症状、体征的改变前就做出诊断,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
经过20年的技术积累,基因科技已经在分子体外诊断技术的研发,与系列产品的生产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定量PCR系列试剂盒、核酸纯化试剂盒、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系列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等产品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
|
与此同时,张涛在肿瘤患者个性化
诊疗与治疗概念的推广上也不遗余力。
采访中,他向记者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
“
某款肿瘤药物可能只在30%的病人群体中起效,按常理判断,这款药物的药效是很差的。但通过基因层面的检测,我们会发现这30%病人是一个特殊人群,这款药物如果作用于同类基因人群,疗效甚至可达到90%以上。”
“可以试想下,如果在用药前就能对肿瘤患者的基因做出准确地检测,筛选出最有效的药物,那不仅能将药效利用率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能够挽救更多肿瘤患者的生命。”
张涛说。从去年起,他们已经与中国抗癌协会旗下的,包括上海肿瘤医院等国内一流的肿瘤医院合作,做了5000到10000例的病理测试,准确度达到99%以上。
由于在推动及支持国内临床分子
诊断技术上做出的突出贡献,2010年,
张涛成功人选国家级创业人才
“
****
”
。谈及企业的未来,他希望继续发展集团公司的上下游业务,增聘高端人才,以开发更高层次的业务,把中国生物科技产品投向世界市场。
“
下一步,就是冲击IPO了吧。
”
张涛说。
注:以上内容为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央“****”创业人张涛先生接受《今日上海》记者的采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