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来自剑桥戈登研究所(Gurdon Institute)的约翰•格登(John Gurdon)和东京大学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因发现成年生物体细胞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恢复胚胎样状态,而捧回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裴端卿课题组Nature子刊iPSC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课题组近日在新研究中发现H3K9甲基化是体细胞重编程为iPSCs的一个重要障碍。相关论文发表在12月2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干细胞研究牛人Cell细胞重编程突破性发现
由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Kenneth Zaret博士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开展了一些细致的检测研究,更深入地了解了iPS细胞的形成机制,并找出了Yamanaka的重编程程序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揭示了iPS细胞形成的一些细胞障碍,如果克服它们可以大大提高iPS细胞生成的效率和速度。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21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Cell突破:诺奖之后,创新细胞重编程技术
尽管近年来iPS技术不断取得发展,各种改良技术时有出现。然而转化效率低下一直都是科学家们头疼的问题。成为了iPS临床转化的重要障碍之一。此外,由于基因插入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对于推动这些细胞的潜在治疗应用也一直抱谨慎的态度。现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高效安全的新方法,只需利用基因编码的蛋白就可以生成诱导多能干细胞。
诺贝尔化学奖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杜克大学的Robert Lefkowitz和斯坦福大学的Brian K. Kobilka,他们因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而获得此奖
Nature:2012诺贝尔奖靶标分子新解析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第一次高度详细地描述了一种在大脑中调节神经细胞活性的神经肽激素——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与它的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神经肽激素用一种新型的结合机制激活了称作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的一类受体。
2012连发5篇Science、Nature文章,同一团队详解著名靶标分子
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和《Nature》的读者有可能已经注意到近期两家杂志发表了一批对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学术论文。这些研究论文均是由斯克里普斯研究所Raymond Stevens教授实验室为首的研究团队完成,阐明了一个在医学上极其重要称之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的大型蛋白质家族。
同济大学Cell Res新文章聚焦重要受体
近日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细胞研究》(Cell Rese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multiple sclerosis”(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多发性硬化症治疗靶点)的综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