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5日,世界上第一篇有关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报道出现在Morbidity and Mortality周刊上,这距今已经有26个年头了。这个起源于男同性恋的奇怪病例迅速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充着它的势力, 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大“瘟疫”。据2006年美国公布的AIDS年度报告中指出,全世界估计有三千九百五十万人感染艾滋病, 并且感染率和死亡人数仍持续上升。
导致这种疾病的元凶就是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自从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该病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工作。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先分离到一种反转录酶的病毒,命名为淋巴腺相关病毒(LAV);1984年5月美国国立癌肿研究所从一名艾滋病患者的活体组织分离到的病毒,命名为嗜人T淋巴细胞Ⅲ型病毒(HTLV-Ⅲ);同年,加州大学也分离出艾滋病相关病毒(ARV),其后,这三种新发现的病毒被证明在生物学特性、交叉免疫反应、免疫印迹法、病毒限定图谱等上基本相同。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这些病毒统一命名为前面所提到的HIV。后来,又从西非分离到一种反转录病毒,同样可引起艾滋病,但临床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这种新分离到的病毒被称作HIV-2,而前述的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艾滋病病毒被称作HIV-1。
HIV感染最终导致被感染者的免疫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肿瘤等并使感染者死亡。艾滋病毒为何会如此恶毒?近期,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在HIV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