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驱动科学发展,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永远都是人!

       无论这个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是朴素平实的还是炫彩夺目的,是灵光乍现还是沉重铺垫,他们都值得被铭记。

       “生物人”撰写“生物事”,在起起伏伏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各色人物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也接受着新生的创造力,让我们透过他们的轨迹触摸生命科学领域的灵魂,洞悉生命科学领域的变迁。

       生物通诚邀您参与“2018 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将定期抽出读者,送出小米运动相机,机会难得,快来参与吧!


陈列平


2018年对于陈列平来说,既是遗憾的一年,也是重新被大家所认识的一年。作为克隆了PD-L1,并将其推进到癌症免疫应用的第一人,陈列平与诺奖失之交臂令人扼腕,但是这也令更多的人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科研成果。

重磅!陈列平新观点《Cell》一文读懂肿瘤免疫治疗现状与趋势,<BR>顶级期刊+领军人物+全文推荐
今年诺奖之争议:陈列平等人的关键贡献被排挤在外?


张弥曼


作为蜚声世界的古鱼类学家,张弥曼院士帮助澄清了生存在四亿年前的海洋里的鱼类和由其演化而来的呼吸空气的陆生动物之间的联系。多年来,她让鲜为人知的中国鱼化石引起科学界的关注,今年到了她收获的季节:不仅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而且还荣获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  张弥曼院士获成就奖
中国女科学家拿了这么大一个奖 国内居然没什么人知道


刘颖


29岁就成为了北大最年轻的博导,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刘颖研究员今年成果不断:不仅在Nature上发文,报道了氨基酸依赖的mTOR调控新机制,而且还解析了DNA 6mA调控线粒体胁迫适应性的跨代遗传。

北大青年学者发表Nature文章:氨基酸依赖的mTOR调控新机制


葛炳辉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葛炳辉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将普通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拉至小于纳米尺寸!世界范围内11位科学家被Nature Index 2018 Rising Stars誉为独占鳌头并可能定义未来科学研究的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葛炳辉是唯一入选的中国科学家。

《Nature》冉冉升起的新星之中国学者


David Liu(刘如谦)


70后华裔科学家,CRISPR领域“大神级”人物,去年当选“Nature’s 10”全球十大人物。今年他的团队又带来了xCas9,并证实xCas9比Cas9更强劲有力!

David Liu最新《Nature》文章:我有更强健的CRISPR,你想试用吗?


孙强


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研究员等青年科学家带领下,生物医学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纪元:两只名为“中中”和“华华”的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降生,率先攻克了克隆猴这个世界生物学前沿难题。2018年11月,中国生命科学最高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把创新奖授予了孙强研究员。

Nature热议中国学者成果:生物医学研究的新纪元
中国生命科学最高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发,14位杰出科学家获奖


庄小威


著名华裔女科学家,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4岁时成为了哈佛大学为数不多的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 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刷新了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人院士的纪录。2018年凭借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术(STORM)”,突破了光学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限制,揭示细胞内全新结构,获2018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之生命科学突破奖,个人奖金高达300万美元。

两位著名女科学家Science发布重大成果:打开大脑这个“黑匣子”


罗敏敏


今年3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研究员与北京大学饶毅研究员被委任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帮助和监督大约50个课题组快速起步和成长。在罗研究员的带领下,神经生物学领域许多重要研究课题接二连三取得突破,包括脑连接图谱、开发乙酰胆碱探针和基于杂交链式反应的新型免疫信号放大方法,为后续成果迸发奠定了越发坚实的基础。

外媒《Nature》评论:中国脑计划投资1亿8000万招募顶级PI
罗敏敏教授发表Nature Methods文章:建立新型免疫信号放大方法isHCR
Nature Biotechnology:一种新型乙酰胆碱荧光探针
NISB发表Nature Methods:神经元稀疏标记方法实现全脑范围单细胞重构


程京


程京,1999年从海外归国,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总裁。程京院士为中国几近空白的生物芯片领域打造了多项“世界第一”。2018年12月,荣获第五届树兰医学奖以表彰他在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方面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第五届树兰医学奖揭晓——葛均波院士、程京院士荣获本届树兰医学奖


孟安明


“背侧组织中心”如何形成因此成为背腹轴建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吸引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发育生物学研究者的注意。今年清华大学孟安明教授带领研究组,发现一种因子可通过稳定ß-catenin信号诱导脊椎动物胚胎背侧组织中心和体轴的形成,对背腹决定这一古老而又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中国学者最新Science发现“葫芦娃”基因,解决早期胚胎发育重大问题


丹扬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丹扬教授师从蒲慕明获得博士学位,她的研究组曾在位于大脑髓质(大脑的一个古老部分)的一组神经细胞中,插入一个光遗传学开关,从而能够用激光来激活或抑制这组神经元。今年她当选了美国科学院院士。

华人女教授Nature:梦的神经开关
2018美国科学院新增院士 


覃重军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覃重军研究员长期从事分子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组学和微生物药物代谢工程的研究。今年其研究组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中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中国团队vs.美国团队,两篇Nature打开新世界——仅一条染色体的酵母


陈之端


今年2月,Nature杂志发布了针对中国所有开花植物物种或称被子植物(angiosperms)制作了第一个物种水平的生命之树,也是第一个显示了新物种何时出现的生命之树,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陈之端研究员等人利用140万个博物馆标本绘制了它们的分布图,其重要性超出了植物生物学的范畴。

跨越三千万年历史长河 中国学者在Nature上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生命之树


汤富酬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强大工具,被戏称为“阿汤哥”的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员今年在单细胞测序领域连续取得重大突破,Science,Nature上接连发文,首次绘制了人脑前额叶胚胎发育过程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人类消化道“发育细胞图谱”,人类肾脏发育的单细胞图谱等等。

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连发多篇文章获重要研究发现
北大汤富酬、乔杰、付卫Science发表结直肠癌新成果


谢晓亮


2018年7月,56岁的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1998年,谢晓亮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时隔30年,他重新回到北大,希望能为祖国和母校北京大学作出贡献,他团队中年轻的海归学者们也已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也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科学论文,从事着生命科学领域世界前沿的研究。

哈佛讲席教授谢晓亮全职回北大任教


耿美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今年不仅领衔完成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的临床3期试验,而且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在Cell上发文,揭示了EZH2抑制剂对大部分实体瘤治疗无效的分子机制并提供了可能的协同抑制表观遗传交互调控解决方案,并对当前肿瘤的靶向治疗提出了示范性方案。

中科院独家发表Cell文章:突破现有认识局限 <BR>发现肿瘤表观遗传靶点新机制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福音!新药GV-971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胡志安


今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胡志安课题组在《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The paraventricular thalamus is a critical thalamic area for wakefulness》(丘脑室旁核是丘脑中维持觉醒的关键核团)的研究论著,首次明确报道丘脑室旁核(PVT)是觉醒维持的关键脑区,并解析了PVT作用的神经环路机制。

陆军军医大学胡志安课题组在《Science》撰文揭示觉醒维持的关键机制


施一公


每年,施一公教授都会带给我们不少重要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新成果,引人注目。而今年,他则是作为西湖大学校长,受到关注:今年10月,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此诞生。

施一公再发Science文章: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关键复合物结构
施一公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执掌西湖大学
施一公:希望西湖大学十年后达到加州理工规模 
施一公再发Science文章: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关键复合物结构


戴建武


今年1月,世界首例干细胞联合支架材料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婴儿诞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员等人完成的这一重要成功标志着我国再生医学技术治疗卵巢早衰研究的重大突破。

我国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首个健康宝宝诞生


李慧林


尽管数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寡糖基转移酶OST,但至今他们依然不了解其结构。今年文安德尔研究所的表观遗传学中心李慧林(Huilin Li)教授揭示了OST原子级结构,这是糖生物学的一大突破。OST作为N端连接糖链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对于健康和疾病都有重要意义,这些发现能够为癌症和其他许多疾病带来改变生活的治疗新方法。 

李慧林博士:糖生物学突破性成果—OST原子级结构



评选内容:
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20日,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华人科技人物。

活动主要形式
采用网络投票形式,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读者对候选人物进行投票,结合专家意见,最终诞生本年度的十大人物。

投票有效期:
2018年12月25日—2019年1月20日

幸运抽奖:
所有成功投票的读者将获得一次抽奖机会。生物通在活动期间将会送出小米运动相机!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生物通所有


历史回顾

2017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 | 2016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 | 2015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2014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 |  2013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 |  2012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 |  2011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2010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2009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2008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



版权所有: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