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国家科学技术奖](images/new-pic2.jpg) |
◆2007国家科学技术奖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此次大会上,颁布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其中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 详细内容 ]
• 解析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
|
![中国高校成果登上Nature子刊十大生命科技进展](images/new-pic3.jpg) |
◆中国高校成果登上Nature子刊十大生命科技进展
2008年1月《Nature Medicine》公布了其“2007年世界十大生命科技进展”,其中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的有关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成果被选为其中之一,这表明我国在防治心源性猝死研究领域已经站在世界前沿...... [ 详细内容 ] |
|
![韩国顶级科学家造假事件](images/new-pic4.jpg) |
◆韩国顶级科学家造假事件
2008年3月,韩国又出现了第二个“黄禹锡”:韩国高等科技学院(KAIST)生物学教授金泰国(Kim Tae-kook)承认他在《科学》和《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文章存在造假内容,并已同意撤回这两篇文章...... [ 详细内容 ] |
|
![首次观察到艾滋病病毒颗粒细胞外形成过程](images/new-pic5.jpg) |
◆首次观察到艾滋病病毒颗粒细胞外形成过程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采用新型特殊显微镜,首次实时和直观地目睹了来自单一活细胞的无数分子在细胞表面组合形成艾滋病病毒颗粒的过程。这一研究不仅有望帮助开发艾滋病治疗方法,而且可能帮助科学家在了解病毒颗粒形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有关艾滋病病毒的研究...... [ 详细内容 ] |
|
![假基因的真功能](images/new-pic6.jpg) |
◆假基因的真功能
所谓“垃圾”DNA的概念是相对于基因而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DNA序列,在基因之间不能编码蛋白的DNA序列,即“非编码序列”在1972年被加州理工学院的大野•乾定义为“垃圾基因”。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科学家们越来越...... [ 详细内容 ]
• “垃圾”DNA的又一新功能 |
|
![新一类小RNA:内生短干涉RNAs](images/new-pic7.jpg) |
◆新一类小RNA:内生短干涉RNAs
2008年6月,科学家们识别出新一类小RNA,即内生短干涉RNA(endo-siRNAs),这些RNAs既存在于体细胞中,又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它们的处理不同于miRNAs或 piRNAs的处理:它需要的是Dcr2以及Loqs(Dicer 1途径)而不是Dicer 2途径的R2D2,这一点是不同寻常的...... [ 详细内容 ] |
|
![Invitrogen以67亿美元收购ABI](images/new-pic8.jpg) |
◆Invitrogen以67亿美元收购ABI
Fisher与热电的并购之后,2008年6月,Invitrogen公司和ABI公司宣布,Invitrogen将以现金和股票交易的形式收购ABI的已发行股票,估价为67亿美元。这次收购将把Invitrogen主要集中在分子、细胞生物学和蛋白研究市场的...... [ 详细内容 ] |
|
![Nature:DNA甲基化分布图](images/new-pic9.jpg) |
◆Nature:DNA甲基化分布图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一个重要机制,它能从一个DNA序列产生不同模式的基因表达。它对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其功能失常可引起癌症和其他异常。2008年9月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亚硫酸氢盐测序与单分子测序相结合的方法,以核苷酸分辨率获得了在胚胎干细胞中...... [ 详细内容 ] |
|
![Nature封面:调控植物分枝的第三种激素](images/new-pic10.jpg) |
◆Nature封面:调控植物分枝的第三种激素
多年来,教科书上都说有五种“经典”的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等,2008年9月,法国科学家发现了调控植物分枝的第三种激素,这有别于传统...... [ 详细内容 ] |
|
![《Science》改写癌症研究:肿瘤转移并不是晚期事件](images/new-pic11.jpg) |
◆《Science》改写癌症研究:肿瘤转移并不是晚期事件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转移(Propagation)是癌症进程中的一个晚期事件,即其发生时间在原代肿瘤细胞积累了一系列的基因变更之后才启动了癌症基因。然而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肿瘤的转移这一最终引起大多数患有癌症的病人死亡的过程可能比人们过去所想的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要更早...... [ 详细内容 ] |
|
![中国科学家《Nature》改写进化史](images/new-pic12.jpg) |
◆中国科学家《Nature》改写进化史
在中国的中-晚侏罗纪地层中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说明从非鸟类四足动物向鸟类过渡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类型:一种奇特的、鸽子大小的长羽毛的恐龙,这种生物生活的年代比始祖鸟稍早一些,它在很多方面都像鸟,但没有在像小盗龙那样的鸟样恐龙四肢上所看到的那种飞行羽毛的痕迹。这一新发现的化石,使得从恐龙向鸟类演化的早期历史变得更复杂了...... [ 详细内容 ] |
|
![PNAS:新的细胞分裂方式](images/new-pic13.jpg) |
◆PNAS:新的细胞分裂方式
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是活细胞繁殖其种类的过程。2008年10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细胞分裂的新方式:一种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耐热嗜酸古细菌)在进行细胞分裂前,有3个基因被激活。这3个基因分别编码的蛋白会在细胞中间联手,逐渐地压缩细胞,直至形成两个子细胞。这是多年来生物学界第一次发现新的细胞分裂机制...... [ 详细内容 ] |
|
![2008年度诺贝尔奖](images/new-pic14.jpg) |
◆2008年度诺贝尔奖
2008年10月6日(北京时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楚尔·豪森,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系逆转录病毒感染调控小组的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巴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的吕克·蒙塔尼...... [ 详细内容 ]
• 2008年度诺贝尔奖大猜想
• 2008年诺贝尔奖生理/医学奖公布
|
|
![Science发布RNAi技术新突破](images/new-pic15.jpg) |
◆Science发布RNAi技术新突破
RNAi技术近些年来可以用“红得发紫”来形容,由于世界上许多著名实验室都参与到了这类研究中,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2008年10月,科学家们突破了原有RNAi技术的瓶颈——许多基因并不是只有一个,细胞失去一个基因的功能,能通过其它基因补充回相同的功能...... [ 详细内容 ] |
|
![Nature:改写microRNA理论新增编码区多个作用靶位](images/new-pic16.jpg) |
◆Nature:改写microRNA理论 新增编码区多个作用靶位
MicroRNA是一种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功能的非编码RNA,在个体发育甚至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与癌症的发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当前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 详细内容 ]
• Nature:发现microRNA新的作用靶位
|
|
![Nature子刊两项iPS技术突破或成iPS转折点](images/new-pic17.jpg) |
◆08《科学》十大突破最高奖:细胞程序重排技术
iPS技术出现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但是,iPS的应用意义远远超过iPS本身的价值,具有突破伦理障碍、消除抑制排斥等多种优点...... [ 详细内容 ]
• Science:ips又有新突破
|
|
![首个miRNA药物进入临床试验](images/new-pic18.jpg) |
◆首个miRNA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MicroRNA因其具有转录后调节功能,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从理论到临床有多远,用智慧去丈量就能缩短期间的距离,来自丹麦的制药公司Santaris Pharma做到了,他们首次在人体中试验microRNA药物。不得不说,这是microRNA研究史上的一大突破...... [ 详细内容 ] |
|
![中国将启动35亿美元的转基因重大专项](images/new-pic19.jpg) |
◆中国将启动35亿美元的转基因重大专项
在各国对转基因态度处于不明朗化的状态下,中国国务院在今年7月同意启动投资达35亿美元的转基因作物研究重大专项。国务总理温家宝称,中国需要转基因这样重大的科技措施来解决粮食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之声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激起热议,究竟这一计划是否符合人类发展的要求...... [ 详细内容 ]
• 《自然》文章:中国的转基因雄心引发生物安全顾虑 |
|
|
![北大Cell?Stem?Cell发iPS里程碑式成果](images/new-pic21.jpg) |
◆北大Cell Stem Cell发iPS里程碑式成果
中国掌握顶级iPS技术的科学家并不多,在iPS领域里中国少有高水平的研究或是论文出现在权威期刊。无论从战略还是实际应用价值来说,中国人都应该有自主产权的iPS技术。北大长江特聘教授,邓宏魁在新的研究中突破了iPS效率低和致癌的双重障碍。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Cell Stem Cell上发表文章,也是我国首次建立高效稳定的人iPS细胞诱导技术......[ 详细内容 ] |
|
|
|
![Nature:能感染病毒的病毒](images/new-pic24.jpg) |
◆Nature:能感染病毒的病毒
一直以来,在病毒面前,人类显得很无助,艾滋病HIV病毒、乙肝HBV病毒,如今,有一种专门侵入病毒的病毒出现了,这激起无数的遐想,也许人类可以通过遗传改造技术改造噬病毒体,用它对付艾滋病或是乙肝...... [ 详细内容 ] |
|
![英国放行"人兽胚胎":不会出现"人猿战士"?](images/new-pic25.jpg) |
◆英国放行"人兽胚胎":不会出现"人猿战士"
今年1月,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批准两个研究小组展开一项争议性研究——培育人类与动物的混合胚胎。到4月1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宣布,首个人牛混合胚胎培育成功,这个胚胎总共存活了3天时间......[ 详细内容 ] |
|
![世界首例人造无核红细胞诞生献血或成历史](images/new-pic26.jpg) |
◆世界首例人造无核红细胞诞生献血或成历史
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培养出人体无核红细胞,这意味着我们离人造血又进一步了。人造的红细胞具有携带氧气的功能,基本上与正常人体内的红血球细胞没有分别,并且经过原料的控制人造红细胞可以是O型,那么就适宜输给任何血型的病人。这一突破,意味着献血可能成为历史...... [ 详细内容 ] |
|
![新物种出现vs. 濒危物种](images/new-pic27.jpg) |
◆新物种出现vs. 濒危物种
2008年发现了许多新物种,譬如巴西的“无腿蜥蜴”,加蓬的新种知更鸟等等,然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濒危物种,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一项哺乳动物调查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哺乳动物中四分之一濒临灭绝...... [ 详细内容 ]
• 《科学》和《自然》关于物种保护的封面文章 |
|
![克隆研究重大突破:冷冻小鼠的健康克隆体](images/new-pic28.jpg) |
◆克隆研究重大突破:冷冻小鼠的健康克隆体
日本著名的克隆研究人员Teruhiko Wakayama 2008年11月宣布,可以用在零下20摄氏度保存了16年的小鼠尸体培育出活的克隆鼠,这一研究成果证明核转移技术可以用于“复活”动物,或保存有价值的基因组......[ 详细内容 ] |
|
![《柳叶刀》发布干细胞治疗大突破](images/new-pic29.jpg) |
◆《柳叶刀》发布干细胞治疗大突破
传统的器官移植技术,由于器官来自他人,受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免疫排斥反应,患者因此需服用大量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研究人员成功给一名气管受损的女子移植用自身干细胞培养的气管,这样就完全不会出现排斥现象,这是目前全球首例结构干细胞培植完整器官移植的病例......[ 详细内容 ]
|
|
![科学家拍到女性排卵过程 展现人类生命起点](images/new-pic30.jpg) |
◆科学家拍到女性排卵过程展现人类生命起点
比利时布鲁塞尔鲁汶天主教大学的妇科医生雅克·多奈兹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撼的照片,展现出一名妇女体内的排卵过程。“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卵巢排放卵子的过程至关重要,”多奈兹称,“这些照片能让人更透彻了解排卵机制。” [ 详细内容 ]
|
|
您认为遗漏的重要新闻:
|